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深刻理解和把握“四个重大转变”,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感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用“四个重大转变”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必须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四个重大转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生动展示。“四个重大转变”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三个维度,系统展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地表水优良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创造了巨大的绿色发展奇迹,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必须保持必胜的信心决心,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四个重大转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高度凝练。其中,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是方法策略的转变,强调坚持问题导向、遵循系统观念。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是观念责任的转变,突出历史主动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是视野格局的转变,既基于大国实力,更是源自大国担当。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是思想理论的转变,这是指导实现其他重大转变的根本性转变。“四个重大转变”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和深厚哲理,必将指引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有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中,既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给予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空间,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这体现了外因与内因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对事物发展发挥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既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也要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必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体现了稳与进的统一,强调我们承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任务确定无疑、态度和决心毫不动摇、行动和策略积极稳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必须立足实际国情,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战略主动和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
深刻理解和把握“六项重大任务”,努力开创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完善相关交易规则和核算标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试点。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生态安全根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加强“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指导地方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持续推进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强化核安全科技创新,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万无一失。
(作者:黄润秋,系生态环境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