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服务国家发展的要求。坚持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基础,关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是提升人口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推动“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步提升。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质扩优,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期待。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数字技术发展的要求。数字技术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区别于工业时代教育形态的数字时代教育形态。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数字教育新形态之上的发展。重塑教育新形态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这种教育新形态,系统性建构教育与社会关系新生态,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实现微观层面的个人发展与宏观层面的社会发展历史性地全面高度统一;突破学校教育的边界,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等的多元结合;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创新教育教学场景,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聚焦发展素质教育,基于系统化的知识点逻辑关系建立知识图谱,创新内容呈现方式,培养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数智技术为驱动,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聚焦人的全面健康快乐成长,设计更具弹性的个性化学制。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在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基于实践和基于教材的认知过程应该交错,身心健康强壮应该并重,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在建立系统化感性认知基础上,根据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深化理性认知。同时,探索面向个人生涯设计的弹性学制。如通过以天、周、月甚至年为单位,个性化统筹系统安排时间。
建构大规模个性化自主探究学习范式。学校可能不会消失,模式将会改变。跨年级、跨班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取代传统班级成为常态化的基本教学单位。基于数字空间,根据教或学的需要,特定学习共同体可以随时建立、随时解散。充分满足学习社会性与个性化结合的要求。通过更适合的学习生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实现更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
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数字技术,教师帮助学习者发掘个人潜质,激发学习兴趣,指导、督促学习者在最具天资、最感兴趣的领域,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自主学习,争取成就个人在社会中的最大价值。需要强调的是,在现有人工智能科学和脑科学获得革命性突破前,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但是仍然发挥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教师,但必将赋能教师。
将工业社会备用式知识学习升级为学习者能力建构。目前,基础教育内容组成还是沿用工业时代建立之初的方式,即让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储备可能用到的几乎全部基础知识。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广泛应用,可即用即查(学)的知识将逐渐从教育内容中剥离。数字素养、计算思维、数据治理和综合创新能力构成新的教育内容主体。新技术建立新的教育传播符号及组合,进而建构新的教育内容。数字技术发展引发知识的聚变现象和裂变现象,进一步推动教育内容革命性重塑。
(作者:李永智,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