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奋斗历程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
马克思主义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内在规定着先进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定政治立场、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正确政治观点、纯洁政治品质和严明政治纪律,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马克思本人严肃批判了19世纪中叶无政府主义者们宣扬的政治冷淡主义,指出其实质是“禁止工人阶级使用一切现实的斗争手段”对资本主义“这种可恶的制度”进行反抗,是以“自由、自治、无政府状态”的名义加以神化的唯心主义幻想。列宁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毛泽东告诫中国共产党人,如果眼力不够,那就应该借助于马克思主义这一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始终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政治观点,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全面认识和把握各类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敏锐地识别各种错误的观点和思潮,在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科学地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搞得更扎实。只有学懂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我们党“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拓展人类思维视野新广度。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之所以始终占据真理的制高点,之所以始终正确地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之所以在人类思想史上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它始终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历史进步方向。马克思主义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坚持以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实践为真理检验标准,突破了以往思维视野的局限,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以巨大创造力拓展了人类思维视野新广度,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和“伟大的认识工具”。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其中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标注人类思想境界新高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资本论》等,之所以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标注了人类思想境界新高度。
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打扫思想灰尘、培植精神家园、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风浪考验中立住脚,在诱惑“围猎”中定住神,彻底廓清一些领域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之乱、价值观之乱,更加自觉地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更加自觉地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转自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