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榜样力量

“独腿义务交警”谢启明:创办公益组织 守护残疾人生活希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3-18浏览次数:58




谢启明执勤的身影感动了许多人(受访者供图)

他是福建省厦门市吕厝社区启明志愿服务队队长,也是“全国自强模范”“2015年感动厦门十大人物之一”“感动福建2018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福建省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

2015年,“独腿义务交警”执勤的身影通过网络视频感动了许多人,主人翁谢启明自幼因车祸失去右腿,不畏命运,努力奋斗,从一名手机维修工成长为手机维修店店主。如今,他在厦门市、三明市创办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让数千名残疾人重拾生活信心。

自强不息  

用自己的故事守护路口的安全

2015年4月,厦门湖里交警大队发布了一条招募义务交警的消息,吸引了谢启明的注意。

谢启明说,或许自己的现身说法,把发生车祸后血淋淋的现实展现出来,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规避交通事故,也能让少一些人受苦。

当时厦门还没有招募残疾人当义务交警的先例,但谢启明的诚意感动了交警大队,使他成为厦门第一个残疾人义务交警。从此,厦门的多个十字路口,就出现了谢启明的身影。

有热心市民将谢启明执勤的场面拍摄下来,传到网上,短短两个月时间,视频播放量就已近千万,谢启明也因此成为被网友频频点赞的网络红人“独腿义务交警”。

“有时候会看到小朋友在斑马线上嬉笑打闹,或者行人在车流中逆行,我都会拦下他们。”谢启明说,每当这时候,他就会见缝插针地讲自己的经历,“你看我的腿,就是9岁的时候不注意被压断的,你们可千万要小心。”让他高兴的是,在路口再见时,有些人就会主动和他打招呼,也能认真地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有小朋友还会礼貌地向他敬礼。

一位义务交警同行就曾赞叹,谢启明很好强,健全人能做的事情,他也要求自己做到,甚至要努力做得比健全人更好。无论季节变换,无论天气阴晴,只要是谢启明的班,他总是如约在路口用心守护着交通安全。

谢启明(右四)教“残友”维修手机(受访者供图)


助残创业  

帮助五千多人次“残友”找到生活的希望

厦门“中途之家”入口处,写着一句话——“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这是张海迪的名言,也是谢启明对生活的坚定态度。

谢启明深深了解残疾人的难处,不仅体现在身体上,心理上的损伤也很需要帮助。“让残疾人活得有尊严的最佳途径其实就是让其在社会中自立。”谢启明说,肢体重度残疾人有很多是因车祸致残,这些人在受伤后不敢走出家门,完全依赖家人照顾。“他们特别需要生活重建的康复训练指导、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的训练。”

谢启明靠着坚定的意志,从初来厦门时的一名手机维修工,成长为手机维修店的老板。他也开始思考,在义务交警之外,自己还能做什么,去帮助和他一样的残疾人朋友。

2016年6月,谢启明拿出了自己创业赚下的第一桶金,创办了厦门市第一个残疾人场所“厦门中途之家”。难能可贵的是,它是目前国内近百家中途之家中唯一由个人创办的集交流、康复训练、就业创业培训于一体的“残友”服务中心。此后,他带领一帮肢体残疾人共同创业就业,并积极投身公益。

为了让中途之家实现自我造血功能,谢启明开办了抖音电商技能培训、酒类销售、轮椅辅具销售、手机维修及培训等业务,使他们可以不出家门、不花一分本钱,实现了“互联网+创业”,凭借自己的双手获得一份经济收入,为家庭减负、为社会减压。与此同时,厦门中途之家还为5000多人次的脊髓损伤者提供了有效的日常康复训练,使他们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实现日常生活自理。

7岁的小鹏(化名)在上学路上被土方车碾压,只能躺在床上,送他上学的妈妈也因此陷入自责。2021年,小鹏的母亲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谢启明,随后,谢启明就见到了蜷缩在大号婴儿车里的小鹏。

“你很难想象一个7岁的孩子,第一次见面就在说‘生活太苦了’。”谢启明说,自己的童年也与轮椅、拐杖为伴,那种感同身受让他想试一试,“孩子生活能够自理,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对家庭来说,也是一种鼓舞。”

小鹏在厦门的“中途之家”开启了为期半个月的练习。孩子要有孩子的教法,只是单纯鼓励他努力,或许只会适得其反。谢启明记得,那个夏日的午后,小鹏看着他在“中途之家”门前的空地上展示了滑轮椅、翘轮椅,孩子的眼睛里渐渐地有了光,随后便主动要求要学。

在谢启明这里,小鹏学会了使用轮椅,甚至还可以用轮椅与谢启明一同玩耍。小鹏被谢启明的故事所吸引,谢启明就将一些人生的道理加在故事里。

“生活其实没有那么苦。”回家的时候,谢启明终于说出了他最想对小鹏说的话。如今小鹏已经可以走进校园,享受年少时光。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残友”慕名而来。“三明有一个退伍老兵,他在2013年受伤后,就一直躺在床上。”2021年,谢启明得知这个情况,第一时间赶往三明。老兵老徐(化名)是第五节腰椎损伤,谢启明试着让他坐起来,但仅仅一会儿,对方就支撑不住,直喊头晕。

“没事,你是能坐起来的,再试试。”谢启明鼓励道,他说起厦门中途之家的一名员工,“她是第三腰椎受伤,现在照样坐得好好的。”

从那之后,老徐便开始训练,如今,他已经在三明“中途之家”工作,赚到钱的同时,也能减轻妻子的负担,承担接送孩子上下学、做饭等家务。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谢启明多次走访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残友”,帮助其学习电商直播,让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他毫无保留地教授手机维修技术,让“残友”学会自力更生;他在厦门、三明两地的“中途之家”为“残友”提供了多个工作岗位……而这条路,谢启明说自己还要坚持走下去。他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让‘残友’在福建省内,都能找到‘中途之家’。”

谢启明(左二)参与志愿服务(受访者供图)


热心公益  

带领“残友”积极融入社会

如今,在厦门和三明的“中途之家”,共有二十余名的“残友”与谢启明并肩作战。他还鼓励“残友”们积极融入社会,在两地,谢启明都带着“残友”们沿着慢行步道,用轮椅去跑马拉松,积极报名参与厦门马拉松比赛,作为独特的“轮跑团”,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发展。

此外,多年以来,谢启明还经常带领残疾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手机免费贴膜和维修服务,他们的足迹遍布厦门各社区的多个角落。

“‘残友’里很多人都很怕被人带着‘有色眼镜’看。”谢启明说,其实他自己也很懂,残疾人需要的是一份来自社会的尊重。每一次在社区活动的现场,服务摊位前的队伍排起长龙,群众的肯定和尊重,就是对“残友”们最好的鼓励。经常还有居民拉着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之情,更是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的快乐。

近年来,谢启明的志愿服务队从他独自一人发展到了一支队伍,为厦门1万多名群众提供免费维修手机及贴膜服务,实现了残疾人回馈社会的自身价值。

谢启明自己也作为志愿者,出现在许多需要挺身而出的场合。2016年9月,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厦门。次日一早,谢启明第一时间加入了厦门市义务交警的路面义务清障队,连续奋战5天5夜。当时正在厦门大学读书的儿子也深受影响,参加了厦大救灾队伍。

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谢启明作为中途之家党支部书记从一线的社区防控测量体温一直延伸到“残友”家中——“残友”没口罩,他免费送上门;“残友”不方便出门取预订的口罩,他帮忙代取送上门;知道有困难残疾人家里食物面临短缺,及时组织爱心人士捐赠,并送往厦门全市六个区的困难残疾人手中。

疫情期间,谢启明带领中途之家党支部为全市200多位“残友”提供送口罩服务及生活帮助。在疫情后期,他更是积极组织残疾人复工复产,找来护目镜的组装,通过微信制作推送、微商销售等增加“残友”们的收入。

2021年9月厦门本土疫情发生以来,他第一时间参与所在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在第一轮核酸检测工作的当天,看到一线防疫工作人员挂着冰袋汗流浃背的样子,他立刻组织支部党员、志愿者筹集了200箱可乐,并配送到装有冰块的箱子里送到核酸检测点。与此同时,他还先后五次参加核酸检测点维序岗的志愿服务。此外,他还积极响应市委、区委提出的近邻党建引领“无疫小区”创建活动,第一个报名所在的小区管控口的测温验码志愿服务,并为“残友”送去口罩,风雨无阻。

作者:邹玒

作者单位: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奇 王梦琪 王琼
总平台审核编辑:徐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