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精神在“疫”线闪光】随时听候组织调遣!清晨到深夜的防疫行动——记学校机关党委第六党总支后勤基建处三支部
早晨6点过,他们在忙着布置核酸检测现场;凌晨2点过,他们
又在忙着搬运存放防疫物资……疫情当前,防控之下,在川轻化
严防死守、护住“绿码”的背后,有一种付出是“随时听候组织
调遣”,有一种坚守叫“清晨到深夜的行动”,这是第六党总支
后勤三支部党员在学校宜宾校区静态管理过程中防疫的真实
写照,更是所有在校师生员工同心战“疫”的微光汇聚。
每天巡查校园后,已近黄昏,来不及吃饭,王德欢赶回办公
室,仔细梳理复盘当日常态和防疫工作,随后在工作群内温馨
提醒、补齐短板。作为后勤三支部副书记、后勤基建处物业服
务中心副主任,守在宜宾校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王德欢
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动力,“关键时刻,支部所有党员
主动站出来,不分昼夜、听候调遣、随时行动,所有人只有
一个信念,就是拼尽全力守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随时待命 入驻学校风雨中抢干工作
9月7日,在学校宜宾校区封闭管理之前,后勤处物业服务中
心闻讯而动,提前通知所有物业员工不能离校、入驻校园。于是
带上换洗衣物用品,20多名入校的卫生、绿化等物业人员便在教
师休息室和过道等地,利用沙发、椅子铺起临时的“家”。
“即便条件有限,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反而都抢着干事、主
动积极。”王德欢感慨地说,全体物业人员随时待命,坚持做
好校园的巡查、绿化、卫生、消毒等日常工作的同时,都听候
通知、机动安排,协助做好防疫工作。其中,包括十余次全员
核酸检测场地的布置和收拾,有时早上6点就要入场布置,还有
一次夜里风雨交加,又立马去点位加固整理。
正如第六党总支书记、后勤基建处处长封雪松所感受到的,后
勤党员原本来自不同的“小家”,是疫情防控的责任和使命,
让他们紧紧地联在一起、组成“大家”。“大家”有组织、有
力量、有信念、有行动,共同守护着川轻化家园。
主动作为 深夜两次搬运口罩50万只
9月9日凌晨3点,几经周折,后勤处组织采购的10万只口罩等
防疫物资送到宜宾校区,需要及时组织人员下货搬运。接到通
知后,王德欢立马和三支部党员曹亮等人来到物资车前,大家
手推肩扛,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全部下货、搬运、库存完毕。
“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问题和困难解决不了与克服不了
的。”王德欢说。事实也是如此。无独有偶,当9月10日将近
凌晨,后勤处再次组织采购的40万只防疫口罩需要下货时,群
里一声“召唤”立即让10多名党员和后勤人员应声出动,不到
半小时就有序搬存妥当。
近期以来,这样的深夜行动已成“家常”。有时是组织人员去
高速路口转运食堂超市采购的餐盒等生活物资;有时是发现教
学楼供水管网爆管后进行的紧急抢修……无论多晚,他们都用
实际行动做到有求必应,用行动擦亮党员“名片”。
时刻在线 “防疫”电话24小时畅通
直到入夜,医疗中心的陈个辉才稍静下来,放下有些发烫的手
机,翻开准备考研的书,匆匆看上几页。自两年前进入学校以
来,这段时间在宜宾校区,成为他工作生涯最紧张忙碌的日子:
几乎每天都会接五六十多个电话,要么是给师生员工安排隔离
观察,要么是给生病或受伤学生联系外出就医,更多的则是要
给学生做好动态防疫管理要求和安全健康咨询等解释工作。
几天前的深夜,工作一天后,陈个辉正睡得迷糊,突然被“紧
急电话”叫醒,原来一名学生发烧需外出就医,由于疫情期间
宜宾静态管理、医疗资源紧张,120没法上门接送。最终,只
能联系安排学校车辆,让司机和学生穿好防护服去医院,就医
后又即刻安排他们隔离观察,确保健康安全。多次突发,渐渐
让陈个辉应对自如,“我们都是平凡人,也会有累的时候,
但作为一名党员,只要看到全校师生平安,
再苦再累也不觉得了。”
静态管理之下,偌大的宜宾校区稍显沉寂,王德欢在巡查校园
过程中,细心地发现一些草木枯败,后勤绿化人员也将等到校区
解封后进行绿化养护,“相信川轻化很快就能恢复勃勃生机,
草木更盛、校园更美。”
编辑 | 王源
文字 | 党委宣传部 邓丹
编审 | 张引
校对丨黄雅欣
中共四川轻化工大学委员会宣传部主管主办
转载或用图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