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它提到“生命线”和“极端重要”的高度。
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意识形式组成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与要求。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行为提供合法性论证,为其政治纲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目标理想提供理论依据。意识形态作为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对社会经济结构及其政治结构具有巨大的能动反作用。意识形态工作是指一切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工作,包括对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对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
高度重视、善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或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凝聚力量、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要求各级党委在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认真对待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阐述。2013年8月19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前提。习近平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加紧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同时,国内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抹黑党史国史,有的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在中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现象。在这一背景下,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极其必要。
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意识形态工作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是党的整个事业中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的工作。它所具有的正确引导、鼓舞动员、舆论保证、力量凝聚作用,是党的一切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转自《马克思主义大辞典》作者:徐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