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控制工程2019级1班研究生曾锌。
今年,我毕业了。回首过往,我怀揣着些许热情,夹杂着丝丝遗憾,却又充满感激,心中正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回忆在川轻化的成长,这点点滴滴萦绕心间,就像一滴滴美酒,划过我的嘴角,浅尝一点,便又如醉方醒。在四川轻化工大学我收获了荣誉、能力和进步,连续三年获得研究生一等奖,2020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021年获得优秀共青团干部,2022年获得四川省优秀毕业生,这些从母校带来的东西让我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更进一步的规划。当然这三年来我收获的也有教训,也有失败,也有苦不堪言,但这些终将化成泡沫,随着我们毕业后将手中的帽子扔出,一个个泡沫也开始破灭,留下的只是那经过洗礼的、深深的精神烙印,这种精神叫652精神。
在652精神的鼓舞下,我也逐渐培养自己胸怀天下、舍我其谁、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并为自己做出未来规划。新的阶段承载着新的希望,新的历程伴随着新的目标!未来,我将乘胜追击、迎难而上,以自强不息的姿态抓住发展机会,以斗志昂扬的态度开启新的征程,以砥砺前行的意志迎接新的挑战!在未来,我的心将与母校紧紧联系在一起,继续保持川轻化人的自强不息!
回想一路跌跌撞撞、风雨兼程,从川轻化走过的这三年,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但不变的依旧是母校对我们的重视栽培,对科研项目的大力扶持,对研究生群体的关怀备至,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六十载风雨沧桑,培育出万千栋梁,感恩母校,是你的坚韧鼓舞我;厚德达理栽桃李,励志勤工育树人,感恩母校,是你的柔情培育我;激昂奋勇不怕难,艰苦奋进不惧险,感恩母校,是你的精神造就我!惟愿母校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焕放光彩!
作为青年的我,始终无法忘却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们新的机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属于我们学生的最强音。服务社会、心系人民是我们的使命,报效祖国、民族复兴是我们的担当。青年才俊,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为的不是逞一时风度翩翩,而是为了祖国做实际贡献。时光铭刻精彩,你我书写华章,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定会在报效祖国的路上相遇!那时,我们再一同坐下来,举起酒杯,共赏那一轮明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来自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谢诏伟。
清晰地记得2018年8月30日,第一次来到千年盐都、南国灯城——自贡,满怀憧憬地踏进大学校园。那天天气格外的酷热,走在汇南校区厚德楼旁的林荫大道上,当时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凉快。一路上有学长学姐热情地帮助,让本就处在燥热的天气中的我变得舒适。就这样开始了从川理到川轻化的四年大学时光。
记得10月17日,庹校长在汇南校区科学会堂为新生作的题为“大学可以不完美、惟愿青春不后悔”专题讲座中讲到,愿我们要有书生气、江湖气、英雄气,聆听完讲座之后,感触很深,校长对大学的解读,消除了我的迷茫,指引了方向。如今,终于可以自豪地告诉自己:却有不完美,但一定没后悔!
四年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在学识上有了新的突破,从开始对专业的未知到如今心中有数,从开始回家时亲人朋友问我专业是做什么的还需要百度一下到现在有了自己新理解,这是一个知识叠加的过程,让我有底气毕业时有勇气可以做一些专业相关的事情,无比幸运!
四年里,变得自信、收获肯定。作为自信学院的一份子,本就带了自信的标签。我深知在大学里“老老实实”只做书生是不够的,在中学从未担任过班委的我,在同学们的信任下,班长一任四年,从学生会干事到主席,从上台发言面红耳赤到还可以参加晚会表演、可以在在千人的会堂里侃侃而谈。我更加自信了,也因此收到了许多的肯定与鼓励,无比幸运!四年里,老师们家人般关怀,同学间兄弟姐妹般的相处状态,一段段弥足珍贵的师生情、同学情,终生难忘,无比幸运!
再过不久,就要从川轻化的学生变为川轻化的校友,去到工作岗位上。我想,“652精神”和“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一定会烙印在心里。未来几年,立足于平凡的岗位,做到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在人工智能领域沉淀沉淀再沉淀。趁着年轻,尽早地再次提升学历,时刻为自己“充电续航”,将来跑得更远,飞得更高。作为校友,一定不辜负学校、老师的培养,无论成功或不那么成功,都将永远铭记和感激母校,奉献母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将在工作中、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彰显党员本色,践行初心使命。作为川轻化的宜宾籍学子,有着独天得厚的“常回母校看看”的地理条件,我也期盼着常回川轻化这个家看看。
最后,借此机会再次感谢母校提供的最好的教育环境,感谢校长和老师们的四年陪伴。祝愿母校明天更加美好!祝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顺意!祝22届毕业的小伙伴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编辑:康珺 复核: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