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轻化工大学建工专2021魏钦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郑州市等多地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连续强降雨的极端天气,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并派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抢险救灾,为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坚强保障。河南省委省政府、国家有关部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等各有关方面和广大干部群众等各方面的救援力量一道,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深入汛情一线。
其中,他所在的部队是83集团军杨根思部队。身为人民的子弟兵,在此次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中,他们充分发扬了杨根思部队:“三个不相信”精神和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不负党的重托与人民的期望,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洪抢险救援、清淤排涝、转运物资、查危排险、筑坝护堤、搜救被困群众、医治伤病人员等工作中。他们在民众有危难时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给人民以坚强的力量。通过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他们出色地完成了抗洪抢险救灾等各项任务,并赢得了受灾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称赞。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位于郑州市地势最低的城东中牟县的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因受到强降雨影响,河水暴涨,积水倒灌。进而导致医院附近全部停水断电,周围道路被淹,交通受阻,患者的治疗受到极大影响,迫切需要转移到其他医院继续接受治疗。一时间,有着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等数千人的医院成了洪流中的“孤岛”。医院外的水甚至有两米深,停在路中的工程救援车也只能看得见车顶,通往医院最近的必经之路——东四环和郑开大道交叉口处的涵洞被洪水填满,其他方向的道路也是一片汪洋。这对任何一所医院和住院患者,都是致命的威胁。
困在医院的人员超过5000人,这其中,病人患者有1075人,危重症病患也有69人。洪水已经把大楼一层淹没,原本通往二楼的扶梯,经过简单改造后,成为了所有船只临时停靠的平台,也是本次救援唯一的生命通道。救援人员要想进入医院救援,必须在3公里以外出发,在深到大腿的水中徒步几百米,再乘坐救生艇,乘船驶进医院的大厅。
那一夜,医院的所有人都在互相支持,工作人员通力合作运送那些腿脚不便、病情危重的患者。“来不及思考,却都在互相帮忙;来不及感动,却都在互相安慰鼓励,坚信一定会没事。”一位患者家属说。
在地面和天空配合下,他们通过救援艇和直升机来对滞留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进行转移。救援艇是转运医院里的普通患者到外面畅通的路面,再用车辆将他们转移到人民医院。对于一些危重症病患,需要八个救援人员抬一个人,确保患者身体不受太大的振动。空中的两架航空救援直升机循环作业,不断往返于医院20余公里外的河南省人民医院转移着重症患者。各方驰援人员互相配合,进行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
患者的病房大多在11层左右,断电后电梯无法使用,他们只能分头去各个病房,以一人背一名患者的方式通过步梯下楼。正当他打开一间病房的门时,眼前的一幕让他感到深深地震惊——一位看起来和他年龄相仿、头发剃光的年轻女士正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窗外下的暴雨。只见她的周围有四个输液吊瓶,手上沾满布条正输着液。当时,一心想着争分夺秒救人的他来不及多想,就快速到达患者的身旁,背靠着她并蹲坐下,示意她靠在他背上。这时,她的反应显得似乎有一些迟疑。
他连忙解释道:“您好!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是人民的子弟兵,我现在就背你下楼去乘坐我们的救生艇,然后转移到郑州医院接受治疗。”
“对不起,请你不用管我,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我身上,您应该去救更多的人。”说着说着,一股热泪情不自禁地从她苍白的脸颊上划落。
“不行,您也是人民的一份子,所以我有义务和责任一定要把你救出去。”
“真的不用救我,我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你赶紧去救别人吧,感谢您的关心与救助!”她的泪光中闪耀着真挚的光芒,面容愈加痛苦。
突然间,他鼻子一酸,嘴角不自觉地颤抖起来,开始泪眼朦胧。难道因为是癌症晚期,就不是生命了吗?他的内心一遍遍焦灼地拷打着自己。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最宝贵的!我不能放弃你!我的内心深处绝不答应!”他强忍着不甘的热泪,视线依稀朦胧……
看见她哭红、发烫的脸颊以及那迷茫无助的眼神,他的内心感到无比地酸楚难忍。
“上来吧,我背你,不要怕,要坚强一点,好好活着。”她看着我恳切的目光,慢慢伸出柔软地另一只手。然而,就在掀开被子的那一瞬间,原本眼眶中翻腾的泪珠,在顷刻间落下。我的内心彻底忍不住痛哭起来——另一只手上和胸口上都插着针管。
“没事,不用担心,一定要坚强起来,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所以要传递更多的正能量。遇到困难,千万不要放弃!”他哽咽到含糊不清地说完这一句话。直接将输液瓶绑在他的衣服上,并以最浪漫的方式——公主抱,将她缓缓地抱起,并选择徒步上楼梯,将她送往楼顶的直升飞机上。
一路上,她的泪光中迸发着新生的光芒。那一瞬间,一股强大的力量不断地涌入他的身体,一直在支撑着他坚定自己的脚步。
将她送上直升飞机的那一刻,他从她晶莹的泪光中看到了他自己,他向她敬了个军礼,后转身踱步离去。背后忽然传来一个声音:“军人,一生平安!”
他的内心洋溢着幸福与收获,因为,他真正地懂得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22日夜,2400多名病号和医务人员已全部转移完毕。在现场所有人的印象中,转移时大家都没有表现出慌乱的样子。就像贾留旺说的:“医院做得很好,我们很放心,而且我们相信解放军会来救我们的。”
在转运的现场,他们小心翼翼帮助一位年老病人登上冲锋舟。被送上船只的老奶奶一直都在向他们敬礼。华中阜外医院外,救援船和冲锋舟穿梭不停。被困人员紧紧抓住冲锋舟扶手,在他们的护送下驶出大门。救援力量通过船艇来到门诊部里面。把被困人员转移到船艇上。再通过船艇转移到外面安全的位置。
医院按照一个病区一个病区地转移病人。救援队伍接力转移。为了让船艇能更快、有序地转移,许多官兵长时间站在水里,指挥和协助船艇前行。
而救援艇每次能够载10个人,除去船上的救援人员,每次能够运送6到7名被困者。参加多地救援的李隆等人已经满负荷工作了50多个小时,救援中受的腿伤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已经有点溃烂。
转运途中遇到存在的隐患和水比较浅的路段时,他们就要停下发动机。涉水后,手把手地推送救援艇。然而,当救援艇推送到一定深度时,就必须停下来。因为船上转移的多数是病人、老人、孩子、妇孺,如果让他们涉水前进的话,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他们就把船上的每一个人挨个地背上岸。
从7月21日凌晨到22日深夜,在将近两天的时间里,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共转移各类人员5000人,其中1183名患者被成功转送至河南省人民医院。这不仅展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厚情谊,还充分彰显了军民风雨同舟,社会各界众志成城为护航生命全力以赴的团结力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共同见证了这场生命的转运和救援!清澈的爱,只为人民!
编辑:土木工程学院学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