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意识形态

学有所思|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 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3-23浏览次数:1170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新媒体新技术迅猛发展,由此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新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意识形态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了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首要工作。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深刻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深入分析当前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切实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等重要论述为指引,抢抓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进一步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新形势下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到“两个巩固”:一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高度概括了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我们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明确了主要任务和方向。

 

转变话语方式,提升主流媒体引导力。目前,媒体融合工作正在快速走深走实,不断从“相加”走向“相融”,尤其是中央媒体和省级地方媒体抢抓机遇,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主流媒体话语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不断创新网上舆论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真学真懂真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善于运用图片、视频、动漫、游戏等网民喜欢的形式,以网民喜欢的角度进行多平台多渠道的正面宣传、权威发布和政策解读,让网民爱听爱看、产生共鸣、自发传播,真正提升主流声音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强化技术革新,掌握传播变革主动权。当前,国内各级媒体正在加速推进媒体融合,进军互联网舆论主阵地主战场,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B站等头部商业平台,在受众覆盖面、传播影响力、内容粘合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功。除了内容形态、话语方式上的创新,新技术的运用是关键因素之一。字节跳动公司依靠“千人千面”的算法推送,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崛起,拥有数亿日活跃用户。2021年10月31日,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发布第一条视频,迅速登上热搜,当天获赞量达到300多万,涨粉上百万。当前,这种互联网新技术新运用的迭代甚至革新仍在快速推进,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概念、新应用层出不穷,下一轮引领传播变革的技术是什么?此时,主流媒体应该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准确把握技术革新的潮流趋势,抢抓战略机遇期,找准下一个风口,真正在互联网传播中掌握技术变革主动权。

 

在国际传播中放大声量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国际传播上要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近年来,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参与国际传媒市场竞争,取得了重要成果,国际上理性客观看待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为中国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放大国际传播声量、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要明确“讲什么”。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特别是要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其成为世界表达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的标识。其次是明确“谁来讲”。要形成中央媒体、省市媒体、全体人民共同讲好中国故事的全新格局。如今,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中央媒体正在加快建设外宣旗舰平台,通过CGTN融媒中心等渠道强化国际传播;天目新闻、澎湃新闻等省市新媒体平台,也积极通过开设英文频道等方式,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第三是明确“怎么讲”。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要创新方式方法,在国际传播领域尤其如此,我们要根据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让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

 

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思考与探索实践

 

一直以来,浙江始终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自觉,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快速推进媒体融合,聚力打造新型传播平台,不断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在这个过程中,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举全集团之力打造的天目新闻客户端,为省级主流媒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探索和实践。上线两年多来,天目新闻用户下载量、平均日活数均居全国同类媒体前列,成为主流媒体新办客户端中成长最快、发展态势最好、传播最广的平台,荣获“中国媒体融合先锋榜”并位居前列,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获得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认可。

 

全员视频化转型,真正实现“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才能真正守好互联网、占领主阵地,打赢网上舆论斗争。2019年上线之前,天目新闻就开启了全员视频化转型,组织全体采编人员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并明确要求:技能不过关,不能上岗!在培训当中,所有采编人员直接学习用手机拍、手机剪,强化记者个人的单兵作战能力和随手拍摄能力。通过连续的培训和大量实践,采编人员逐渐树立起“现场拍、立刻传”的理念,以及“抢时效、比质量”的意识。这种转变,对客户端提升原创生产能力、提高内容竞争力,起到了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直到现在,这已经成为天目新闻记者常态化的采编操作。在国内很多省级主流媒体从“相加”走向“相融”的时候,实现全员视频化的彻底转型,为天目新闻迅速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奠定了基础性条件。

 

强化正能量表达,以新媒体方式放大主流舆论声音。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主流媒体如何把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强势?天目新闻坚持以“看见美好”为价值追求,以正能量带来大流量,让暖新闻产生大影响,逐渐确立起“美好派”的内容辨识度。去年7月,天目新闻推出短视频专栏《真实记录》,以普通人的大爱之举来讲述大美浙江的故事,首篇报道《拾荒10年不为生计,午夜街头这个佝偻的身影让人动容》一经推出,微博话题阅读量迅速超过1.5亿,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以及各地省级媒体纷纷跟进,形成了极强的传播声势。除了主动设置议题外,天目新闻还善于在全国热点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挖掘正能量,在“昆明劫持人质案”“山东栖霞金矿爆炸案”等热点事件报道中,都实现了“透过热点事件看见美好、围绕热点问题正面发声”。

 

提供交互式体验,用群众自主表达聚共识、汇人心。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凝聚共识、汇聚人心,靠传统的单向传播和简单说教是没用的,甚至会适得其反。上线之初,天目新闻就聚焦提供交互式体验,创设“天目号”和“潮客”频道,作为PGC、UGC生产、呈现、交互的载体,发动网友参与内容生产,以网友自主表达、自我讲述的方式,最大程度聚共识、汇人心。刚刚过去的寒假,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首个假期,天目新闻联合省教育厅推出“寒假随手拍”短视频征集活动,短短38天里,共有数万名全省学生、家长,通过天目新闻“潮客”频道上传短视频4.9万条,生动呈现了全省中小学生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以自主表达、自我展示的形式,对“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最生动直观的展示。

 

敢发声善斗争,在国际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跳出浙江办天目、面向世界讲故事”,是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对天目新闻的要求。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天目新闻敢发声、善斗争,积极以新媒体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去年8月,面对美国将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国外媒体违背抗疫基本原则推出所谓“全球抗疫排名”等做法,天目新闻接连推出《美国请回答——新冠病毒溯源民意榜》和《天目全球抗疫排行榜》,主动站上对美舆论斗争最前沿。《美国请回答——新冠病毒溯源民意榜》推出仅半个月,在天目新闻客户端内就有155万人次点击参与,网友的评论数达到4万多条,成为天目新闻上线以来单个页面点击人次、评论数最高的新媒体产品。《天目全球抗疫排行榜》是中国媒体首次发布的全球抗疫排名,在全球抗疫进程中发出了中国的声音,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第一期榜单发布后,就有249家国内外媒体以及商业平台进行转发报道,其中中央媒体14家,地方媒体192家,港澳台以及海外媒体57家。如今,《天目全球抗疫排行榜》已经发布了31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在持续扩大。

 

管子有云:“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在意识形态斗争交锋的网络主战场上,要牢牢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团结各方面力量,切实提升新闻舆论影响力引导力,守住阵地、占领阵地、打赢战争,创造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画出网上网下最大的“同心圆”。

 

(来源:浙江学习平台 作者:梁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