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意识形态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定位与基本要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3-02浏览次数:152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党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这里针对党领导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定位与旨归,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

 

历史风云、时代演进多么波澜壮阔,理论创新、思想创造就多么博大精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一系列方向性、战略性问题阐明立场,作出新的判断、新的概括、新的阐述和新的部署,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旨归与基本定位。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为国家立心,就是赋予国家的精神价值,为亿万人民铸就共同奋进的精神家园;为民族立魂,就是重建民族的生命意义,为中华儿女构建勠力同心的共同愿景。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心,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底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就要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葆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本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民立场。只有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刻反映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充分展示发展进步的国家形象,热情讴歌团结奋进的民族风貌,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构筑中国精神、阐释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才能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就要坚持凝聚人心,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亮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创新表达方式,用心歌颂百年光辉历程,用情展现人民奋斗风貌,用力抒写时代精彩华章,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民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让世界听清来自中国的声音,展示一个文明大国、社会主义大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就要坚持立德树人,彰显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特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指向。意识形态最深层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它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让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高校,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推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

 

对真理最大的尊重就是遵循真理、践行真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后继有人是根本大计。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