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百年流变的哲学意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2-02浏览次数:47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开篇所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从中国共产党公开宣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到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从“苏东剧变”马克思主义遭遇巨大挫折,到“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直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这一深刻改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正确意识形态观的树立和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观,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意识形态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主要包括党对“什么是意识形态、怎样对待意识形态和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等基本问题的回答。放眼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树立和运用的历史进程,立足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审视这一百年流变,对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体论意义上,意识形态观指的是“观”意识形态本身,即关于意识形态的内涵、外延、定位和作用等的考察。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意识形态的含义从“解释”世界走向了“改造”世界,不断得到补充、修正和丰富。在建国以前的党的文献中,更多采用“观念形态”。直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意识形态”一词才开始大量地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讲话及党的文献中。毛泽东较早直接使用该词,是他于1956年12月《给黄炎培的信》中。后不久,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之作了具体的描绘,明确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和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是耸立在我国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概念的外延得以拓展。在意识形态的具体实践中出现了“意识形态领域”、“意识形态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等一些引申性概念。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一词,成为使用频率颇高“热词”。“意识形态工作”是对“抽象”的意识形态概念具体化,表明我们党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更多地转向其实践性,相应地我们党对那些意识形态的“形式”也就有了新的认识,包括“文艺”的、“教育”的、“理论”的、“新闻”的、“政治”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涵盖了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在内的全方位工作。

 

从认识论意义上看,意识形态观指的是一定阶级运用其思想体系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观就表现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意识形态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并在指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在这过程中,既不能教条化,也不能“泛化”。实事求是,才是认识和对待意识形态的科学态度。首先,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确立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人民的选择。在领导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解放的实际需要出发,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生产关系私有制的所有制结构,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思想、经济和政治基础。其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创新是党带领人民根据时代变化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但是,找到这一科学理论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直接解决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还必须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那样,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是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服务的,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从价值论意义上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为信仰而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无论处于什么时期,面对何种形势,意识形态工作都将旨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这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首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近代中国政党纷起的时代,唯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的拥护支持。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要就是通过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把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社会主义优越性联系起来,江泽民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尺度”。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向世界展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立场。其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导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规定人民的社会活动的共同的价值导向,使人民具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第三,实现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价值目标。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不仅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而且开启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篇章,为认识和解决事关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4期 作者:吴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