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宋馨田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巴蜀地区民族声乐艺术评论人才培训”项目

发布者:郑凤琼发布时间:2025-07-30浏览次数:110

2025年7月全国首个以民族声乐评论人才为视角开设的大型人才培训“巴蜀地区民族声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在成都隆重举行,该项目针对巴蜀地区民族声乐艺术评论人才紧缺现状及发展趋势,秉持“为时代歌唱,为民族发声”宗旨,致力于为巴蜀地区培育一批高标准、高素质、高质量的民族声乐艺术评论人才,完善当代评论人才培养机制为目的,经过通过激烈的选拔,我院教师宋馨田有幸入选全国30名优秀中青年学员之一。

此次项目邀请了孙洪斌、李倍雷、马知遥、田川流、郭声健等国内著名作曲、理论学者,以及石倚洁、谭学胜、董华、赵振岭、方琼、龚爽、陈辉等声乐教育家、歌唱家来担任授课专家,强大的专家授课团队,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项目中我院院长罗立章副教授应邀担任项目授课专家,并为学员们讲授主题为“巴蜀特色声乐—盐场号子”的课程,精彩的授课内容和独具一格的授课风格,受到学员一致好评。

该项目作为全国首个针对民族声乐评论人才而开设的大型人才培训项目,以“为时代歌唱,为民族发声”为项目宗旨,旨在构设民族声乐艺术评论高地、彰显民族声乐艺术的时代价值、构设民族艺术话语体系,最终为中国民族声乐培养一批具有坚定思想立场、丰富艺术实践经验、深厚理论积淀、深切人文观照、前沿文化视野、在业界具有话语影响力的专业评论人才。

我院宋馨田老师谈及此次学习感受分享到:为期三十多天的巴蜀地区民族声乐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结合理论教学、田野调查、研讨实训、论文撰写等课程的训练,在有限时间有效提升个人声乐理论、音乐审美评论实践等能力,项目组带领学员“踏歌田野”深入凉山西昌市、喜德县、茂县、映秀镇等地,以评论人才的视角深度挖掘当地民族民间文化,以评论人才身份深入当地与传承人进行交流,对强化民族声乐艺术评论人才的培养目的,实现其研究价值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此次培训激励着我打破拘泥单一的研究方向的思维局限,努力尝试新的研究方向,克服“变”与“不变”冲突,树立具有远瞻性的研究思维和视角,以期为民族声乐艺术评论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撰稿:郑凤琼  审稿:罗立章】